透過《慢慢致富》打造健全的財務生活

我很喜歡這本書,雖然內容多數都是淺嘗則止,但作者用一種平淡樸實的口吻,涵蓋了財務生活的各個面向。某種程度來說,我曾經想把 blog 寫成這本書的感覺,但不知為什麼,寫著寫著就歪了 XD

以下內容會涵蓋書裡的內容,然後混合若干我個人的想法。

由書名看起

從某一時刻開始,新接觸的東西,我都會記一下他的中文名稱跟英文名稱的對應,若是只記中文名,有時候同事談起來,即便有看過,也搞不清楚在聊的是哪個。

而這本書,他的中英文就差滿多的:《慢慢致富,告別金錢焦慮》(From here to Financial Happiness)。這裡有個有趣的點,英文是用正面的態度來描述,但中文則是略帶負面,感覺這跟亞洲,或是西方的預設思考模式有關。

增加與減少

要更幸福,有兩種方式

  1. 增加快樂
  2. 減少痛苦

有一種譬喻是小白兔與鱷魚。一個房間裡有小白兔,你會覺得他很可愛而感到開心,而有鱷魚的話,則會感到害怕焦慮。現在你想讓自己感到更快樂,你可以放入更多的小白兔,但只要房間裡還有一隻鱷魚,放再多的小白兔也沒有用。

所以最優先的事情應該是把那些鱷魚都拿走,解決那些會讓你不開心、痛恨的事物,等到這步驟完成之後,之後再加入那些美好的事物,這樣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中文小標其實下的不錯,「告別金錢焦慮」,當我們不再處處掛記著金錢時,人生才能專注在其他事物上。錢不過是種工具,好比一趟 road trip 的汽油一樣,一但擔心油箱見底,就會一直想著到底開不開的到,哪裡有加油站,導致路上有什麼風景都忽略了。

關於幸福的思考

快樂才是人生的終極貨幣,錢不過是種加速器,而不是最終目的。書中有許多的練習,讓我們思考對於自己來說,快樂是什麼。

回想過往的幸福日子

  1. 是什麼時候
  2. 是在做什麼
  3. 跟誰在一起
  4. 金錢在其中的角色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很多事是不需要錢的。在 Playing with FIRE 中,作者夫婦們各列出了 10 點他們覺得最快樂最想做的事,結果發現,沒幾個是需要花錢的,即使有,也都只是像買巧克力的小錢。

多數的人,在長大個過程中不曾學過如何花錢,有錢的確可以買到快樂,但如何買到最多的快樂則是一種技術,我們真正要做的不是賺很多錢,而是改變花錢的方式,並讓自己少花一點時間在不喜歡的事物上,這樣就能享有更多的快樂時光。

期待與回顧

對於增加幸福感,旅行一直是個高 CP 值的方式。買來的東西會壞,買來的經驗卻會越沈越香,人腦的特色就是,一段時間後,不好的體驗會淡忘,只有美好的部分會留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回憶總是美好的」。

另外旅行還有兩個優勢:期待與回顧。

在規劃旅行,在期待旅行到來的那段時間,我們是很興奮的。而在事後,透過回顧,我們可以用零成本的方式,重新回味當初的感覺。加上現在 Google Photos,Facebook 常有的動態回顧,更能加深這幸福的體驗。

(參考:小資奢華關西之旅:四家國際飯店集團、三種和牛、兩個溫泉)

理財的終極目標

理財的目標,在於拿回人生的自主權,好讓我們有最多的時間,去做那些能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對某些人來說,這也許是某種工作。

持久的幸福在於日複一日、年復一年去做那些有意義的工作。

無論是耍廢,還是做有意義的工作,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要讓自己從「只為賺錢的工作」退休。而為了加快這段過程,我們要建立一個系統,幫助我們存下更多的錢。

關注可控的因素

作者建議理財的重點應該放在我們可以控制的因素上:

  • 減少花費
  • 管理債務
  • 降低投資成本
  • 節稅
  • 做好失業準備
  • 購買所需的保險

像是投資報酬這種東西並不是我們可以完全控制的,越多的努力,並不保證更好的成果,因此這個 Blog 中的很多文章,我都是專注在如何降低投資成本,與節稅這種我們可以控制的因素。

(參考:窮人的投資,往往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目標放遠

常常有人批評追求 FIRE 的人只為存錢而犧牲了一切享樂,不可否認的,享樂程度絕對沒有那種毫不克制的人來的爽,但我認為,FIRE 人士是選擇更有效率的花錢,放大每一分錢所能得到的快樂。

然後他們是將目標放得更遠,透過避免當下的花錢衝動,專注於人生整體能獲得的快樂總量。如果我們採用及時享樂的做法,到了人生的後段,不再能夠賺錢時,很可能就無法過的那麼爽。但如果前期能夠克制一點,便能確保後期能夠獲得令人滿意的快樂程度。

同樣的,前期做很大的犧牲也不會是最佳解,因為爽度是會邊際效用遞減的,就算人生後期可以過的超爽,幸福的總數加起來也不會有維持整個人生任何時候都有一定程度的快樂來的多。可以說一切都是種平衡,要找到一種可以過得好,又能夠永續的花錢方式。

為風險做準備

書中提到,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應該要準備好以下四種東西,以避免整個財務生活的崩壞。

  1. 醫療保險
  2. 緊急備用基金
  3. 失能保險
  4. 人壽保險

醫療

美國的醫療在沒有保險的情況下非常的貴,可以瞬間就把累積已久的財富完全耗盡,所以搞定醫療保險是最重要的一環,即便是 FIRE 後,也要繼續持有。

失業

一般建議維持三到六個月生活開銷的緊急備用基金,這其實相當於失業基金,讓我們可以撐過找工作的期間。

人力資本

失能保險跟人壽保險則是用來保護我們的人力資本,也就是未來的賺錢能力,這兩項的保額應該隨著我們的資產增加而遞減,當 FIRE 時,就完全不需要了。

需要的保險

進一步探討各種保險,作者寫到,只有八種保險是我們需要的

  • 人壽
  • 失能
  • 醫療
  • 長期照護
  • 汽車
  • 房屋
  • 租屋
  • Umbrella liability

人壽、失能、長期照護都屬於有足夠積蓄後,就能夠 self insured 的。

Umbrella liability 可以保護被告,是在 FIRE 後一個很重要的保險,持有這個不只對財產有保障,還可以得到保險公司的專業能力來幫你打官司,因為他們也不想賠錢阿。

關於投資

在投資部分,作者也是建議採用指數基金,分散風險,並執行再平衡策略,或是使用簡單的 target date fund

然後思考如何降低投資成本,例如透過 Tax efficiency allocation 來節省稅。

其他

另外書中很多篇章,也都跟我在 blog 裡曾寫過的有共鳴。(OS:我是不是認真一點,也可以寫一本書 XD)

最後

在書中的最後一篇寫到了你希望人生有什麼成就,可以想像一下為自己寫訃文,你會如何描述自己的這一生。(參考:Stop Drifting 停止漫無目的的人生)

而要成就這一切,你需要一個健全的財務生活來支持。

如果你能好好控制理財生活,就等於為前面的歲月買到了自由,而你可以用這個自由來成就一些了不起的事

這其實就是 FIRE 的目標,只有不被財務束縛的時候,我們才能做自己真正在乎的事。

在〈透過《慢慢致富》打造健全的財務生活〉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