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ing,但他不是像我們小時候寫日記那樣的流水帳,而是透過書寫的方式,把腦中的一些想法寫下來,你可以寫下一天中你感謝的事情,強化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與體驗;也可以作為情緒的抒發,避免所有壞情緒都悶在心中;又或者是對某些事情表示想法等等。
有種練習 mindful 的技巧叫做而有一種更硬派的 journaling 練習叫做 morning page,每天早上大概寫下 500 字的內容,基本上的概念就是一直寫,不要停,不用管文句通不通順或是一個東西重複說很多次,概念就像 core dump 一樣,但你所作的是 brain dump,把腦中所有想到的東西寫下來。
他有許多好處,像是你可以清空一直徘徊在腦中的思緒,效益就像 todo list,如果你不把他寫下來,那麼你就必須耗費有限的腦容量,不斷地提醒自己要記得做那些事,但是一旦寫下來,你就可以釋放那些容量,讓頭腦去做更有創意性的思考。
另外你也可以在事後,回過頭去分析自己寫下來的東西,那些一直重複出現的,就是自己潛意識裡最在乎的,或者是有些情緒性的字眼會一直出現,你就可以看出自己到底是快樂還是一直在擔憂有的沒的。
第三個好處是,寫下來可以幫助思考,有些想法本來是含糊不清的,但他會在寫下來的途中慢慢成型。
有沒有覺得到目前為止,標題跟內容都對不上,別擔心,我們就要進入正題了,上面那些只是要告訴你,我這篇文章某種程度上採用這樣的寫法,也就是你們準備要看我內心的碎碎念 XD,而且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最後到底會寫出什麼東西。
最近,我一直在想,退休後要做什麼,想像到時候的生活。有些人退休了,但之後的生活卻過不好,很大的一部份是生活上的轉變,從有工作到沒工作,一瞬間其實失去了很多東西,失去了可以簡單獲得成就感的事,上班的時候,完成一個有點難度的 project 後,你會從中得到成就感,但是一般生活呢?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是渾渾噩噩,只有極少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好像做了一番大事,像是換裝了水龍頭。
另一個問題是,失去了工作的社交圈,這個問題對選擇 early retirement 的人來說,可能更嚴重,因為你的朋友們都還在工作,只有你閒閒沒事做,要找人也找不到。
還有一個也許是最嚴重的,identity,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工作是定義我們是誰的很大要素,一旦不工作,你可能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不過 identity 是一個很大的主題,大概可以寫 5000 字,我們就以後有緣再來討論吧。
對應失去的,有些東西是退休後新得到的,那就是時間變多了,這將更挑戰我們的時間管理,確保我們在有更多時間的前提下,能夠有更多更有意義的產出。
所以如果沒有提前準備退休後的生活,到時候很可能會過得很慘。如何準備呢?我是想,在還在工作時,就要開始探索一些事情,一些想做,來自於內在動機的事情,這樣到時瞬間拿掉工作之後,至少還有一些活動可以投入。
距離我退休,最快也還有 7.5 年,7.5 年的原因是,在美國至少要工作 10 年,才能符合拿退休金的資格,也就是說在到達 10 年之前,工作越久,政府從我薪資裡扣走的部份就越多,而我就越吃虧,本著貪小便宜的心態,說什麼都要做滿 10 年,然後我已經在這邊工作 2.5 年了,所以剩下 7.5。
可以的話,在這 10 年之內,順便拿個公民的身份,我並沒有特別想要當個美國人,對我來說公民最重要的好處就是進出跟居住的自由,我可以自由選擇要住在哪裡,想回到美國的時候就回來,否則,以我目前的身份,一旦離開沒有在這邊繼續工作,就再也回不來了,就連發現快要餓死,想要回來重新工作也沒辦法。
另一個我在這 10 年內想做的是搬去西雅圖,假設我的收入是一樣的,西雅圖所在的華盛頓州對於所得是不用收州稅的,這等於變項的加薪 10%,同時物價消費水準 (租金),大概可以少 10%,這一來一往會差非常多 (數學老師備註:不是 20% 唷,不能這樣相加)。假設我賺 100,花 60,儲蓄率是 40%,搬去西雅圖大概就成了賺 110,花 54,儲蓄率變成了 50%。如果有看過我「灣區開銷那麼大,存得到錢嗎?」這篇文章,裡面提到,什麼時候可以退休其實是儲蓄率的函數,40% 大概要 22 年,而 50% 就變成了 17 年。這是一個可以縮短五年工作時間的決定,你說,怎能叫人不心動呢!
對了,還有一種生活型態叫做 retire often 或是 mini retirement,他不是傳統的那種等賺夠一輩子之後,一次退休,而是賺了一筆,就退休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後再回來工作,再退休,某種程度來說,這有點像是 gap year 的感覺,好處是,你可以有錢、有時間、又有健康的身體,而不是等老了,有錢、有時間,卻沒有體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阿,至於我到底退休後想要做什麼呢?我也不知道,總之我還有 7.5 年的時間可以想,目前的想法是,我想要到處遊歷,在每個地方都深度的生活一陣子,然後學很多東西,像是去泰國學潛水,然後收集全世界潛點,或是住在山附近,每天都去 hiking,做木工,蓋自己的房子,去咖啡店打工學拉花,繼續寫這個 blog?!,學不同的語言,去台北家附近的健身房打工當教練,或是當個興趣使然的英雄。
似乎不小心寫太多了,考量到現代人的 attention span 異常的弱,今天就此打住,我們下次再見。
by 貧窮線下的務實哲學家
“在美國至少要工作 10 年,才能符合拿退休金的資格”
請問這是指什麼退休金?
social security,類似台灣勞退的按月領
“””
How do you qualify for retirement benefits?
When you work and pay Social Security taxes, you earn
“credits” toward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The number of
credits you need to get retirement benefits depends on
when you were born. If you were born in 1929 or later,
you need 40 credits (10 years of 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