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供給讀者最有內容的文章,上禮拜特地休刊一回,外出取材(只是想去玩而已)。從舊金山來回一趟西雅圖,一共花了十天,開了 2400 miles 。
考慮到前陣子寫了很多跟人生思考有關的文章,為了避免本 blog 變成「矽谷貧窮線下的哲學家」,這次就來分享一下跟錢比較有關的東西,小資的我是怎麼籌劃這趟 road trip 沿路的住宿。
在來美國接觸到了各家連鎖旅館的常客計畫後,多數的時候我都會優先找各大集團下的,例如 Marriott, Hilton, Hyatt, IHG,除了各種常客的福利外,最大的好處就是,你大概可以預期會住到怎樣品質的房間,備品是什麼品牌。
某種程度來說,我很喜歡這種可預期的規律性,像是,每天早上我都知道公司 Cafe 會提供怎樣的餐點,而我也都是拿一樣的東西,波菜或是花野菜、chicken patty、scrambled egg whites、可頌。至於午餐,因為每天都會換不同的主題,有時候就會遇到很鳥的,像是德國香腸,主菜就是兩三種不同口味的香腸,因此最近我在思考是否要換去不同的 cafe,確保每天吃到同樣的東西,例如都是生菜沙拉,或是都是 burrito。
回到旅館,以公路旅行 (road trip) 來說,Marriott, Hilton, Hyatt 都是相對 high-end 的集團,即便他們都有對應的低階品牌,但是在一些比較冷門的城市會很難找到他們的點。另外早餐也是一個考量,我們一行共七個人,要住兩間房,一般來說透過 elite status 取得的早餐福利,通常不能延伸到另一間房,所以對我們來說,最適合的就是找那種有 free breakfast 的,綜合這些限制,符合的集團有:IHG, Choice, Wyndham,而後兩者的 reward system 在美國不是那麼好用,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整趟旅程除了一間以外,其他全部都是 IHG 集團的。
直接看結論,七個人住九晚,一共花費 $1,600 = $651 + 190,000 IHG points (以 0.5 cent / point 的業界估值計算,相當於 $950),平均每天每房小於 $90,以美國這種旅館又爛又貴的地方來說,算是很不錯的成果了。
如果有興趣了解各間旅館的細節,可以看我在 tripadvisor 上整理的 trip,基本上我標注為 new hotel 的那三間,似乎都是一年內新成立的,因此房間硬體都非常棒,就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樣,旅館的新舊通常比品牌等級,或是星級來的更重要,這個前提是,你只是 road trip 經過要住一晚,完全用不到那些服務。
如果稍微有認識 IHG 的人,其中 Day 8、Day 9 的那兩間,剛好用上了 IHG Point Breaks 的活動,讓整體成本更加下降,算是運氣好。而整趟住下來,付錢的那晚跟 welcome amenity 加一加應該也有回血 10,000 點以上,不過這實在太微不足道的,就不用算了。
以上這些跟那種大神等級的操作 (像是住一個月不但沒花錢反而倒賺) 比起來不算什麼,但我想介紹的是,Travel hacking、Travel reward 就是建立在各式各樣點數的應用上,他就像是一種工具,當你認識更多工具,就能建構出更好的組合應用。
如同我在「平凡人通往財富自由的技能樹點法」說的,從 0 到 80 分只要花費一點點的努力,也就是從完全不懂點數,到稍微認識這個世界而可以進行基本的操作,這大概只要看幾篇文章就可以了,但卻能達到很大的效果,省下不少 road trip 路上要花的旅館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