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這件事,我的儲蓄率增加了 10%

前幾天完成了報稅,現在終於可以來計算去年財務上的成績。

一算發現,簡直不得了阿,我的儲蓄率多了 10%,從 62% 提升到 72%。以 FIRE 的角度來說,這兩個數字表示距離退休的時間可以從 11.7 年縮短到 8.1 年,整整 3.6 年的差距,果然是幣圈一天,人間十年 (誤,我沒有炒幣啦

回顧我的記帳資料,交叉比對後證實,這 10% 主要來自一個改變,而今天我就是要來公開這個秘密。

儲蓄率的計算

先從基礎開始看一下我是怎麼算的,以及為什麼我要等報完稅。

儲蓄率其實很簡單就是

儲蓄 / 總收入

我是把總收入看成稅後收入,也就是真的有進到自己口袋的錢。為了簡化計算,我是用 Adjusted Gross Income (AGI) – Total Tax 近似,除非你有很多台面下山姆大叔看不到的錢,不然這個數字應該是滿準的。

等等… 我發現之前寫過了,看這篇《想知道哪時候能退休?算算儲蓄率!》。

然後

儲蓄 = 收入 - 花費

要知道花費就得靠平時記帳的好習慣,看這篇《紀錄所有花費 – 使用 AndroMoney 記帳》。

再來就是弄個 excel 表,這樣就可以把每年的數字打進去,看看有沒有什麼有趣的趨勢。

另外我還會算一下 investment return,我是用

investment return = 總資產的成長 - 儲蓄

算這個可以自爽一下,看哪時候有黃金交叉,被動收入 > 工作收入。

為了追蹤每年總資產的增長,我會在每年年初的時候,透過 Personal Capital 加總,然後把這個數字記錄下來,看這篇《使用 Personal Capital 管理投資與退休規劃》。

我的儲蓄率

利用上述的 excel 表,對年份跟 saving rate 作圖可得。

應該是正確折線圖使用

整體看起來挺不錯的,有在進步。話說 2018 看起來有點爛,仔細比對記帳的分類,原來是因為玩太多了,都怪那時還傻傻的,不知道 Travel Hacking 的美好,看這篇《平凡人通往財富自由的技能樹點法》。

Deep Dive

看到 Metric 數字變好,這當然是很棒的事,但身為嚴謹的工程師,更重要的是搞懂他,了解一切的來龍去脈,才知道到底是哪件事作對了。

比較我 2019 年跟 2020 年各類 (我是用「食、衣、住、行、育、樂、醫療」分類) 花費後,貢獻最大的分類是:

再往前追,這些都是同一個原因造成的,那就是

宅在家,不出門

不出門

  • 衣服隨便穿就好,線上 meeting 還可以連褲子都不用穿
  • 交通開銷整個不見
  • 大家都在家,Preschool 停課

結語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如果你也想要提升儲蓄率,早點 FIRE,那麼你只需要

「不出門」

成功就近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