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關一年後,我成了網購買菜大師

正所謂久病成良醫,一個人被關久了,多半會變成網購大師,而我們宅在家一年後,也發展出了很 sustainable 的買菜技巧。

最常用的購買管道是以下幾種。

  1. Weee
  2. Amazon Fresh
  3. Amazon Whole Foods
  4. Instacart (Sprouts, HMart, Marukai)

Weee

Weee 上面的就是各式各樣的華人食材,特別適合買菜,買肉。

這個購物平台有很多有趣的特點。

儲值

你可以儲值買點數,之後用點數消費,根據儲值的金額不同,可以有 5-10% 不等的回饋。

會員

會員有一些免運的福利,但那其實有點沒用,平常只要買超過 $35 就可以免運了。對我來說最值得的是有的東西會有會員價,然後所有的消費會再有 2% 的回饋。

原本我們是沒有加會員的,但今年一月看到會員半價促銷 (時不時會有),從一年 $99 變成 $49,根據先前的消費習慣計算,其實很划得來,於是就買了,到現在只過了三個月,已經差不多回本了。

奇妙的信用卡類別

Weee 的消費很神奇,他算 grocery 也算 dining。

然後 Amex 信用卡,今年送了很多很瑣碎的 dining credits,每個月有

  • Hilton $5
  • Marriott $10
  • Hilton Aspire $20

剛好配合 Weee 的訂單合併功能,只要先買到一單符合免運門檻 ($35),之後就可以任意加購,到時會一起來。

於是乎每個月我都要解個數學問題,想辦法從一個訂單中拆出 $5+, $10+, $20+,然後用不同的卡刷那筆金額,好讓他觸發 dining credit。

算數學拆帳了!

我小時後其實還寫了一個程式專門解這個:給定一串數字 n1, n2, n3, …,找到一個集合,使其加總最小但必須 >= C。當初是寫來湊博客來免運門檻的,要如何從待買清單中,決定這次要買哪幾本書,要免運且花最少錢。

不過我把程式搞丟了,也懶得重寫,所以現在都是用人腦亂拼湊。

真的會觸發

Amazon Fresh / Whole Foods

這兩個基本上大同小異,推測只是備貨中心不同而已,其他所有的 infra 都是共用的,畢竟就是同一間公司阿。

Prime 會員只要買 $35 就免運,但是食材都是西式的,選擇很有限,通常就是買些牛奶,蛋,波菜,花野菜之類。

他有一個 bug,只要從手機 app 買,然後全額使用 gift card 餘額付款 (最後 total = 0),這時候他就不會跳出要你選付多少小費,會直接略過。我通常就很厚臉皮的用了,想說…… 不是我小氣不給喔,是你沒有放欄位給我填阿 XD

Instacart

Instacart 是會有人去超市幫你採購,接著送來的服務,我們最近才開始使用,當然也是因為 Amex 信用卡優惠。

首先這個 $29 的會員 cashback,instacart 每個月會費大概是 $10,所以這表示我可以有約三個月的會員,剛好撐到疫情趨緩。

再來這個 $250 回 $50,兩次。也就是目標三個月內消費 $500。

印象中會員也是約 $35 免運,但是 instacart 常常會莫名其妙送一些 credits,像這個 -$10,搞不好我去店裡買,最後總價都不會那麼便宜。

Instacart 上有不少合作的店家,我們喜歡的有

  • Sprouts,買海鮮
  • HMart,韓式
  • Marukai,日式

其他的平常好像也不會去,他也有大華 (99 Ranch),但跟 Weee 重複性太高也不需要。

結論

上面那些加一加,基本上通通都有了,似乎是個很平衡的生鮮採買策略。

現在最大的困擾是,不知道會不會久而久之習慣了,就算疫情後也懶得出門買菜……

在〈被關一年後,我成了網購買菜大師〉中有 3 則留言

  1. 其實我現在就好像是這樣,真的缺的也不想出門買,等下次需要再一起買@@

    回覆
      • 但最近覺得好像價位都有稍微高一點(?
        不太確定是不是真的划算,可能就是花錢買方便吧

        回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