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蹭一下金管會說要辦 eToro 的新聞熱度,為了避免浪費大家時間,我會盡可能減少在其他地方也能看到的資訊,給你最獨家的結論。
目錄
快速新聞結論
- 投資人自己去使用海外券商是不違法的,所以你如果要用 TD Ameritrade、Schwab、Firstrade、IB、eToro 都是沒關係的,但是風險自負。
- 但反過來,如果那些券商到台灣招攬生意,這就違法了。
- 成熟的人都知道,會被檢舉都是利益糾紛。而更通透的人會知道,其實這整個世界就是由盤根錯節的利益交織而成。
我其實不太喜歡 eToro
在討論海外券商問題前,先來聊一下 eToro。雖然這個新聞,基本上是雷聲大雨點小,一點都不 actionable,但我讀起來也是挺爽的,因為我打從心裡就是不喜歡這個券商(除非他提供優渥的開戶獎勵 XD)。
最讓我反感的是 eToro 的明星投資者跟單制度。如果你相信有個厲害的投資人,只要複製他的投資策略,就可以跟著賺錢,這不就跟相信可以選到明星基金經理人,然後買進那個基金一樣嗎?多年的投資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幾乎沒有人可以繳出長期超越市場報酬的績效。
再來,明星投資人制度是如何評估的,他看的是過去短期的績效表現。這不就是所有基金最愛放的免責聲明「過往紀錄不代表將來表現」。
總之我認為,這個制度將帶我們走上錯誤的道路,而如果一個券商把龐大的資源放在這個 feature 上,這就表示我們在根本的價值上是截然不同的。
使用海外券商的風險是什麼
回歸正題,來看一下使用海外券商會遇到的麻煩。
最常見的就是被拿來跟複委託比較。複委託的手續費很貴,而海外券商的手續費除了匯費,基本上是 0。但相對的缺點就是,一旦出問題,做什麼都很麻煩。
- 聯絡要用英文
- 要打電話到海外
- 遺產問題會超複雜
- … (你如果去問複委託的銀行,他們一定可以講出更多)
也因此很多人會說,考量到這些複雜度,還是用複委託來的安心簡單。的確,在這點上沒什麼好反對的,但是,這不是唯一的答案。
如何應對?不是二選一
遇到這種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時,我最喜歡的想法就是「小孩子才做選擇」。就讓我提供你一個超越一切的作法!(延伸應用:每天少喝一杯拿鐵就能省錢嗎?)
搬到美國
在台灣用沒保障?那我到美國用行了吧。不知道怎麼到美國,快把履歷給我,我幫你推薦 🙂
雖然以上只是開開玩笑嘴砲而已,但我想說的是,其實人生是很有彈性的,在我開始使用海外券商的時候,我也沒想過會在 6 年後直接來到美國。很多時候你以為的問題,莫名其妙就自然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