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w Living 慢活人生

我不是在說「窮忙」,而是說所有的「忙」都是有害的,學習放慢腳步,才能過好人生。

「最近很忙」

有些人很喜歡把「忙」掛在嘴邊,我通常很少這麼說,一來我其實真的沒有忙,像是我還是可以每個禮拜發廢文,雖然說這個禮拜比較晚,但那不是因為忙,而是因為我在實踐我的慢活人生,慢慢地寫 blog(咦,好像有點牽強)。

最重要的是,我打從心底認為,說自己忙其實是種 humblebrag,表面上好像在抱怨時間不夠、很多事,實際上好像想要炫耀些什麼,但那個「什麼」到底是什麼呢?說實在的我也想不出來,就像我在本 blog 第一篇文中說的,那些開著好車的人,以為自己是在炫耀財富,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反倒暴露出自己不懂而亂花錢的沒腦。同樣的,「說忙」正表示自己的時間管理很爛,無法把事情的優先順序排好。

顯學?

忙碌除了是現代人的通病外,在矽谷這樣的地方更是嚴重,自從我不在走路時滑手機後,開始意識到會這樣做的人簡直是超乎想像的多,在公司內的街道上走著,只要五秒,我就可以數到超過 10 個邊走邊滑手機的人,還有一種不算在內,但讓我很討厭的:戴著 Apple Airpods 邊走邊講電話的人,真不知那些人的注意力是放在走路還是講電話上,如果我是電話對面的人,應該會很難過。

我甚至有次在廁所遇到我們部門的 director,看到他一邊站在小便斗前上廁所,一邊滑著手機,我是不敢說什麼,但我心裡一直 OS「你有病喔」,難怪大家說手機螢幕是最髒的東西(無誤)。

放慢速度可以提昇體驗

為什麼人們會覺得高級餐廳的食物比較好吃,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在那樣的氛圍下,你是全神貫注在享受著食物,而不是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或是看劇。注意力的集中,提昇了感官的敏感。另一個類似的例子是,小提琴家在街頭演奏 vs 在音樂廳裡,除了先入為主認為音樂廳就是假掰,就是高大上以外,另一個問題是,當人們走過去在趕路時,對環境的覺察是很弱的,所以無法發現那樣的美。

忙,其實是心靈上的死亡 — 蔣勳

一旦我們進入了忙的狀態,我們就會對週遭的事物沒有感覺。一個增進覺察力的方法練習是,從吃東西開始,每次的前三口都細細的品嚐,感覺食物在口中的各種味道、軟硬、質感,到想像他通過食道進入胃裡。我聽過最誇張的心得是,有人練習之後,才發覺自己其實是不喜歡那樣食物的,所以他一直是渾然不覺地挾著那道菜。

各種慢的提倡

很多人都發現放慢速度的重要,你可能有聽過 Slow Travel、Slow Sex(考量到有許多未成年的讀者,就不多解釋了 XD),還有個我喜歡的 blog 叫做 Slowly Sipping Coffee。Quality over quantity,旅遊的關鍵不在於去了多少地方打了多少卡,而是有沒有沉浸在其中的深度體驗。

世界越快 心 則慢

走路

搬家後,意料之外的,我重拾了一件我很喜歡的事:走路,新的家離 shuttle 站遠了很多,每天早上我要走 15 分鐘過去,回家的時候再走 15 分鐘回來,因為這不是一段可以快跑趕路的距離,我一定要確實的預留時間,也因此,我可以時間充沛的享受這段路。

想到我以前是可以從南海路走到台北車站(順便看一下小綠綠),再走到六張犁的。如果為了求快,一開始就搭上公車,不就失去了欣賞路途中美好的機會(誤)。

人生就是這樣,走慢點,才能覺察路途上的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