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小孩真是超級幸福阿,什麼事都不用做,每年到了新年的時候,就自動會有壓歲錢進來,而且這樣的情形還可以持續好幾年,簡直就是名符其實的「被動收入」!
那麼身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處理這些錢呢?畢竟小朋友還小,根本不懂如何用錢,如果是新生兒的話,甚至連錢是什麼都不知道。
所以呢?我通常都是:直接放到自己口袋就好。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但現在我小孩的錢就是我的錢 XD
正所謂「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這就是它流回來的方式,畢竟我也是要包紅包給別人的小孩,而這一進一出就是它該有的動態平衡。

喂喂喂,難道這一篇文章就是為了說服大家,把小朋友的錢 A 走是名正言順的?別急嘛,接著看下去。
我知道有些人會幫小朋友開戶,然後把錢定存起來,而有的人會想說那個利率實在太低,不如開證券戶,買買股票,順便幫小朋友存第一桶金。但是阿,弄了半天,不都還是自己在操作,幹麻自找麻煩多過一手。
於是我的作法就是把那筆錢納入我的整體資產規劃裡 (=放入自己口袋),跟我自己的錢完全混在一起,然後我要怎麼用、怎麼投資就隨我。
不過阿,身為一個正直又誠信的人 (挺),是絕對不會偷小孩的錢,該是他的就是他的,所以我在把錢拿走的同時,會簡單的把明細記錄下來,哪時候收到紅包,以及多少錢。等到小朋友長大後跟我討「爸爸,我小時候的壓歲錢呢?」,該時把 excel 打開,一切都清清楚楚。
記下日期跟金額還有一個好處,可以很容易地加入金錢的時間價值,像是如果我佛心來著,打算加個 2% 的利息,用公式算一下,就知道現值是多少,或是想算個 5% 投資收益也可以。
以金融的角度來思考的話,這樣的方式就好比小孩買了我發行的債券,等到期時 (還他錢),他可以拿到 n% 年利率的保證收益 (不過,老爸也是可能違約的)。
回到幫小孩開戶每年存入的作法,我唯一能想到的好處就是避免贈與稅,差別在於,在小孩帳戶中的收益是直接屬於他的,但我的作法是會先算成我的,之後給他時便會多佔到免稅額的額度,但這個上限還滿高的,每人每年可以送出 220 萬,正常人應該不太會遇到。
考慮了這些,我認為最簡單的作法就是「放到自己口袋」,大家有不同的想法嗎?
歡迎追蹤我的臉書專頁
當自己的 – excel紀錄
酷,看起來跟我一樣!
No no no, 我輸你 因為我是當自己的但是“減去”做記錄這事XD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