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錢的東西怎麼可以不拿呢?為了蹭我們一家三口每人 TWD 2,000 一共 TWD 6,000 的額度,我特地花了 USD $500 跟一批點數,硬是躺著飛了回來。(咦,怎麼有點得不償失,該不會是我數學不好吧… )

總之我回台灣了,也拿了 TWD 9,000 價值的三倍券,這些錢要怎麼花,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目錄
紙本 VS 信用卡
早在三倍券剛開始的時候,我就綁定了信用卡,雖然那時候完全沒有回台的計畫,但面對 offer 的心態就是「先加了再說」,之後若是意外觸發就賺到了。而我的狀況正是如此,剛好那張信用卡我拿來代繳家人的瓦斯費,跟手機費,所以想說,一個不小心滿 3,000 我就撈到了。
後來回到台灣,我還是選擇把信用卡的取消,改拿紙本三倍券,因為紙本券的優惠實在太多了,一券在手,希望無窮,這麼好玩的遊戲,我怎麼能錯過呢?
研究優惠
等我加入戰局時,第一批、第二批最划算的三倍券優惠都過了。爬了網上許多文章跟研究後,發現最超值的用法大概不出這三類:
- 住宿
- 餐飲
- 百貨週年慶
多數的住宿優惠都是那種奢華的酒店,跟我的旅遊規劃兜不上。或者是那種送住宿券,之後還要再去住一次,有點難用。
而百貨呢?多數是送一成的折抵券,3,000 送 300,但是那 300 必須之後花 3,000 才能完全花掉,等於我要多花 6,000 買東西,如果剛好有週年慶買東西的計畫,拆兩次就可以剛剛好,但偏偏我這個人物慾很低,最不愛買東西。
至於餐飲優惠,看了一下,最適合小資我的只有:爭鮮、頂呱呱,什麼鐵板燒之類的我都吃不起。
使用心法
有一天我突然通透了,與其特地選擇有三倍券優惠的品項消費,讓商家操控你的購買慾望,買一些本來不會買的東西。我們應該選擇本來就要買的,如果運氣好剛好能用上三倍券,那就用,不能的話就等待下個機會。
所以除了本來就打算去的爭鮮,其他的消費我都是讓他自然而然發生。

整體來說,我會隨身攜帶 500 x2 + 200 x2的三倍券,然後使用以下支付策略
- 如果剛好店家有三倍券的配合活動,那就用,反正本來就是要買這家,現在是多賺。我用上的有
- 爭鮮每盤 25
- 頂呱呱套餐
- 丹丹漢堡送波浪薯
- 樂檸漢堡薯條或飲料加大 (=穿短褲)
- 康是美打 89 折
- 埔里造紙龍觀光工廠送一個贈品
- 沒有三倍券活動但可以刷卡的地方:一定要刷卡,因為刷卡會有回饋。
- 不能刷卡,但消費有超過 200 或 500:使用三倍券。
心得
選擇綁定信用卡會錯失不少優惠活動,算起來相對虧,因為信用卡一開始推出的優惠大概都在 10% 左右,但紙本的活動往往超過,像是爭鮮 (25-30)/30 就有 16% 的折扣了,建議還沒領取的人可以選擇紙本券。
然後也不用浪費時間查優惠了,在台灣,有非常多只能現金付款的機會, 一定用得到,這時用三倍券取代現金支付其實是最好的,因為本來就不能刷卡,所以不會損失項對應刷卡的回饋。
簡單說:拿紙本券,順其自然。
話說有個問題 你回台時信都怎麼處理? 我們的信箱好小 感覺滿了會被清掉
郵局好像可以申請 hold 一個月的信,也有那種信件代收的服務。我的話,是鄰居直接幫我丟到門口的箱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