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才是美國夢?

有車有房才是美國夢。

上一篇提到我都把各種退休金帳戶放好放滿,有一些有疑慮的人,常常是擔心萬一有一天要拿錢出來怎麼辦,這樣要怎麼買房子?說真的,與其研究各種 early withdraw 避稅不被罰的方法,不如好好想想有沒有什麼一勞永逸的方法。

有的,就是「不要買」,問題的根源就是出在你想買房,找到問題的 root cause,然後解決他才是工程師的作法。可以連續問自己 10 個為什麼,到最後你其實也說不出來為什麼要買,只是跟跑步游泳一樣,別人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別人買房你就跟著買。

今天就讓我來打破這個迷思,跟你說為什麼我不買,我絕對不會承認是因為沒錢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人生中很多事都是在追求自由,因此所有的決策都應該想這是否能增加我的自由度。而買房卻是一個限制你的決策,你將被綁在一個地方,不再能夠自由的移動。

有些人會說,可以賣掉阿,但這一來一往多了超多麻煩,從買房要經過的程序,貸款,到持有房子後的各種稅,維護,如果一開始就不買,這些全部都能省下來,把時間拿來做真正想做的事,這不是很好嗎?你看我其實說不太出來有哪些麻煩事,因為我壓根沒研究阿。

另一個常見的說法是,付房租不如繳貸款,最後房子是你的,還可以節稅,這其中有一個迷思是以為每月貸款<房租就是有賺,其實不是的,你要把首付的機會成本也算進去,就是如果你不買,把同樣的錢拿去投資可以得到的報酬,自住的情況,以一個簡化到極致的模型來看,假設回報是 7%,把買房的錢通通拿去投資,在

房價 * 7% = 12 * 每月租金

的情況下表示,用同樣的錢也可以讓你一直租下去,所以兩個是等效的,整理後可以得到房價租金比是 170 時大致打平,這跟這裡的行情差不多,也就是說在這裡買房,在財務上並沒有很大的優勢。

另外有些人會買房然後出租,我是覺得這跟普通投資的報酬應該不會有很大的差別,最大的優點是穩定,但是相對來說這其實是一件麻煩事,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並沒有熱衷於當個房東,理想上我們應該要做喜歡做的事,然後讓賺錢是順便,而不是為了賺錢,做自己沒有那麼熱愛的事。

持有房子還有一個很大的缺點,你會投注心力去弄他,同時因為是自己的,一不小心就會買很多東西屯在裡面,成為物質主義的奴役。

根據研究,怎樣的花錢方式才能得到最多的快樂,結論是花錢買體驗比買物品讓人感覺更幸福,買車買房的爽感只會持續一下,但是你會一直記得曾經去哪裡旅行或是經歷過的特殊體驗。

但是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帶給你更大的快樂,研究證實當一個人把錢花在別人身上的時候,會覺得更有滿足感。

希望大家都能走出「一定要買房」的迷思,得到真正的幸福

在〈買房才是美國夢?〉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