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不知不覺中,我把寫文的頻率從每週一次,拖成了兩週一次…
一直以來,我刻意地平衡這個 blog 文章的調性,往往寫一篇比較硬的之後,就要搭配一偏廢文讓自己休息一下,但這陣子的日字實在太平淡了,讓我少了許多靈感,感覺都要文思枯竭了。
所以我決定,今天就來任性地寫一篇雜記,沒有主題的漫談。
目錄
大隱隱於市
以最近的生活來說,週間跟週末的分隔淡化了,一切似乎都沒什麼不同。像是起床時間,每天都很隨意,上班日就看當天最早的會議是幾點,如果早上沒事的話,就睡到自然醒。而吃飯也是,因為三餐都在家裡,用餐時間跟菜色都趨於一致。再來因為沒有外出,週末也不像以往會特別規劃要去哪。總之,各式各樣用來象徵週末的特性都不見了。
突然間,有點這兩句詩的感觸,「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要不是因為最近季節更迭,都要失去對時間流逝的感覺了。不知道這樣的情況,到底是算時間變快,還是變慢。(參考《Slow living 慢活人生》)
有時會擔心,這會不會是種 hamster wheel,日復一日做著相同的事情,沒有目標,搞不清楚最後會到哪去。但換個角度來說,這也可以說是見山又是山的反璞歸真,享受平淡的生活,且能從中獲得快樂。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因為天時、地利,我毫不費功夫地達成了這樣的境界,想想「大隱隱於市」大概就是如此吧 XD。
打亂了所有的旅遊規劃
在現實面上,疫情打亂了一切的旅遊規劃和佈局。為什麼說是佈局呢?在 Travel Hacking 的世界裡,主要是靠兩點:
- 高度的彈性。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以便把握每一個超值的機會。
- 超前部署。未來幾年的旅遊方向都大致想好了,然後機票都在一年前就開好。
再來像是住宿,我有來自信用卡的各家連鎖旅館住宿券或是 Credits,各有不同的效期、不同的限制,加上集團在各地點的分佈,會有很多種組合方式,這也是很典型的最佳化問題。
- 有 N 個行程,打算住這些地點 P = {p1, p2, p3, … }。
- 每個地點有不同的旅館可以選擇。
- 每個旅館可以付現、付現但會有 Credits 補回、用 Point、用住宿券等多種方式。
- Credit、Points、住宿券有總量限制。
- 最小化總花費,或是最大化某種主觀定義的 CP 值。
總之,經過一陣瑣碎的規劃,我準備好了五段旅程。但現在看起來應該每個都會取消,除了rollback 導致之前的準備都白費外,還要追蹤各家航空不斷變化的取消政策,找尋最恰當最小損失的方式出手。(覺得累… )
小朋友的玩具
先前趁著《紀念碑谷2》限時免費的時候,我下載了這個遊戲,結果我什麼都沒玩,但我家 5 歲的小孩自己把他全破了!這表示這遊戲的 UX 真的很厲害,竟然連小朋友都能輕鬆上手!
然後前陣子 Amazon 常有搭配 Amex / Citi / Discover 點數 20/30% off 的優惠,我們也買了幾組 Lego
- LEGO City – Deep Space Rocket and Launch Control
- LEGO City – Fire Station
- LEGO Boost – Creative Toolbox
Lego 的說明書也是做得很好,多數的時候,小朋友都能自己看自己拼。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小朋友有種很特別的方向空間感,像是寫字的時候,明明看著,卻可以寫出左右顛倒的字母。排 Lego 的時候也是,不需要把積木對到同一方向也能拼,或是有時會拼出左右或上下顛倒的,挺有趣的。
最近我們在嘗試 Lego Boost,裡面有馬達零件,拼完後可以搭配 app 寫簡單的程式,程式是拖拉方塊式的,有點像 Scratch 的感覺。
喔,然後還買了疊疊樂 Jenga,這個除了一般玩法外,也可以拿來排骨牌。(話說我疊疊樂玩輸小孩了,真是慘… )
Streaming Services
這幾天 American Express 為旗下的信用卡增加了些福利,其中一項是每個月 $20 的 streaming services 補助,本著不用白不用的想法,我很認真找了找有沒有值得的訂閱 (歡迎大家推坑),但覺得如果我本來就不需要,會不會只是弄了一個東西來分去我的時間跟注意力,像是為了覺得划算,硬是看很多 Netflix 的影片。
現階段,我先訂了在美國很貴的 Youtube Premium,跳廣告真的讓體驗好上很多,而且這是少數我覺得可以幫我省下時間,而不是騙我去多用的。不過訂了之後發現他有提供兩個月免費試用,也就表示我還是沒花到這兩個月的 Credits。
阿,我好想把福利用好用滿阿!
歡迎追蹤我的臉書專頁
版主會考慮寫關於持有的信用卡介紹嗎?(雖然之類的文章有點多)滿想看看為什麼你會選擇XXX而不是OOO之類的,或是年費卡的抉擇
哈,這個太難了。信用卡界變很快,雖然相對台灣的卡來說福利是較長久的,但也是要常常追蹤。然後每個人的最終目的,花費模式也都不同,通常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就是看適不適合。
追消息類的可以看 doctorofcredit.com
偏 travel hacking 跟相關信用卡策略的可以參考 onemileata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