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運氣、環境、與個人的努力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每個人在長大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聽過這句話,但你是怎麼解讀這句話的呢?是在事情、人生不順遂的時候,拿來安慰自己,證明這一切都是運氣不好;又或是說,說服自己再怎樣努力,永遠都敵不過那種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

我個人某種程度上是相信命定的,但這不妨礙我選擇努力的這條路,甚至,我覺得這可能也不是我的自由意志,搞不好某種更高層次的主宰早就預測好我會怎麼選擇。

不過這篇文章不是要爭論「天命思想」或是「努力無用論」這樣的事,而是要跟大家分享,很多時候,仔細探索成就背後的原因,很少、很少是真的來自於個人的努力。

投資

在學術界,幾乎已經證實,沒有任何經理人可以連續多年保持良好績效,而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那些亮眼的例子,都只是「隨機事件」跟「生存者偏差」效應的組合。例如,我們找 1000 個人,要求每個人投擲硬幣 10 次,那麼這群人中,很有可能就有幾位連續丟出 10 次正面。一個瞭解機率的人,可以很簡單的接受這件事,但如果以投資來講,要一個每天花費 8 小時努力研究的人,承認他的成就跟個人的努力完全無關,大概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實。

這就是運氣。

我在開始學習投資的時候,很快地就走上了 low-cost index fund 的佛性投資之路,市場的報酬讓我的資產增加了不少,但這些獲利其實跟我個人的技術完全無關,我所做的努力,只是讓我做了這個選擇,而其餘的,都不過是這幾年大盤的表現。

這就是環境。

接著我們用更大的尺度,討論投資與退休這件事,關鍵原因就是在「資產累積」、「退休花費」這兩個階段時,整體市場的表現。如果在賺錢累積時,市場在低點,你就可以用相對便宜的價錢買進。然後等到需要將錢拿出來的時候,如果又剛好是高點,那麼就可以用相對較高的價錢賣掉。這一切就是最好的結果。但是如果反過來呢?那就比較慘了。決定資產能否支持整個退休生涯,其實就是看你有沒有遇到這樣很慘的狀況,而這件事呢?說到底,就是看你是在哪一年出生的。

這就是命運。

工作

因為一連串的原因,我走上了軟體工程師這條路,而很剛好地我第一份需要寫 code 的工作,就在台灣大家夢寐以求都搶著進去的殿堂級公司,從此視野大開,也幫助我在軟體工程的學習上,少走了許多迂迴路。這整件事是怎麼發生的呢?

第一個是運氣好通過了面試。當你面試過很多次,或是面試過很多人之後,其實你會發現,這很大一部份真的是運氣,你在面試的時候狀況好不好?前一晚有睡好嗎?題目是不是你可以發揮的?面試官心情好不好?然後你需要一連串的好運,剛好每一場都是正面的。

另一個就是運氣好發現了這個機會,那時候很多公司都會來校園徵才,這是一場相對我系館比較遠的,但剛好我那時候沒課,又因為貪小便宜想說可以去拿個免錢紀念品,就決定去了,沒想到最後成了人生的一個轉捩點。

這就是運氣加運氣。

接著我們看世代的差別,目前台灣五六十歲的這一輩,在工作的那個年代,剛好遇上了人口紅利、經濟成長,同樣的付出卻能得到較高的回報。這完全不是因為他們工作認真,比較努力,所以賺大錢,一切都只是時機剛好而已。但是對那些人來說,要承認自己的工作,跟所得成果並不是直接因果關係,是非常不容易的。

讓我們看另一個例子,我們知道美國的薪資水準大概是台灣的三倍,所以美國的工程師能力都是台灣的三倍強嗎?並不是,我還是一樣的我,但我運氣好到了美國工作,於是薪水就變的相對的好。

這就是環境。

繼續探索,有的人生下來就是美國人,我還有些同事,根本就是在矽谷長大,這些人的成長經歷跟機會又比其他人更有優勢。對我來說,我還需要通過一些挑戰才能移動到這,要用不熟悉的語言跟人競爭,閱讀速度比不是上英文母語的人,所以要投入更多的時間才能得到或是消化同樣的資訊,也要花更大的功夫寫出文章或是跟人交流,更何況用字遣詞的不完善,也降低了對應的影響力。而對美國人來說,完全不需考慮這樣的問題。

這就是命運。你生在哪裡?美國、台灣、還是香港。

玩點與信用卡

幾天前剛好看了研究生分享「飯店點數就這麼玩!」,討論了 base 在台灣的話,怎樣的情況適合玩飯店點數,對比身在美國的我,台灣的環境真的是麻煩很多。

以 Hilton 集團來說,在美國我只要辦一張 American Express Hilton Aspire 信用卡 (維持本 blog 的優良傳統,來放個 referral link XD),除了開卡禮可以拿 150,000 點外 (價值 $750 USD),長期持有每年的成本是年費 $400 但可拿回

  • $250 Hilton resorts credit (用在 resort 住房)
  • Weekend free night 無等級限制 (看住多少錢的,價值 $100 ~ $300+)
  • $250 航空報銷 

算起來每年基本上都是倒賺好幾百美金。更何況持卡就直接獲得最高等級鑽石會員,還會有許多隨之而來的福利,光就消費回饋來說,每 $1 美金可以得到

  • 10 點 – base point
  • 10 點 – bonus (來自鑽石 status)
  • 20 點 – Hiton 有各種常態性 promotion,現在是 2x (包含 base),使用聯名性用卡則是 3x
  • 14 點 – 信用卡本身的回饋

加起來就是 54 點,總價值大概 $0.27,也就是 27% 回饋,等於住房打 73 折!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不要玩根本就是一個無腦的選擇。所以呢?並不是因為我比較厲害,比較會這些小技巧,而是我剛好在美國這個信用卡很競爭的國家。

這就是環境。

結論

我想分享的是如何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成就,很多時候這不是來自於個人的努力,只不過是因為運氣與環境罷了。面對即將到來的感恩節,讓我們利用這個機會好好謝謝這些幫助我們的外界因素,像是「感謝信用卡銀行賜我飯吃」、「感謝讀者們用我上面的推薦連結辦信用卡」!

要謝的東西太多了,就謝天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