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情發生的當下馬上記錄

之前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我聽著有關 small business 的相關討論,談到以個體戶來說,在報稅的時候有哪些東西要注意,而其中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你會希望所有的支出都有相關的紀錄,除了報稅會用到,當被 IRS (美國的稅務機關) Audit 時,你也可以處變不驚地把所有的文件資料都拿出來。

為了做到這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支出發生的時候記錄下來,不這麼做的話,等到要報稅時,才回過頭來看有哪些支出,有哪些可以有稅務優惠,除了難以外,還會有許多的遺漏。

突然間,這成了個 Aha! Moment,我意識到我在很多個不同領域,或多或少都採用了這樣的方法,這其實是種 transferable skill、meta skill、又或者是種高效的習慣。來看看幾個例子。

履歷表的撰寫

回想第一次寫履歷表的過程,努力檢視自己過去那些年到底做了哪些事,做過哪些專案,成果如何,有沒有什麼對應的公開連結,這就是一種回過頭找齊資料的做事方法。後來學到可以維護一個人生履歷表的 life document,每當做了什麼事,或是有什麼成就的時候,就去更新那個文件,於是你就有一個幾乎是最新最完整的人生記錄,當要留學、或是要找工作的時候,就從裡面挑出重要且相關的事項,馬上就完成了對應的 CV 或是履歷表。

Performance Review

在我們公司,每半年要寫一次 performance review,半年是一段非常長的時間,一個 project 都可以轉好幾個彎了,即便是以寫 code 為主的工程師,認真一點,半年大概可以進個 200 – 500 個 commit,很多時候到後來根本不記得自己寫過什麼,當然我們可以回過頭去爬之前做過什麼,但這就是一個很費時的工作,更何況,還有很多 code 以外的產出。因此比較好的作法就是跟上述的履歷表一樣,每當有什麼成果的時候,就把他寫下來:metric、數字、圖表、note、post,到時候就不用回過頭去蒐集這些資料。

Todo List、Idea

有時後會想到一些要做的事情,某些新想法,這時候,我不想忘記這些事情,也不想打斷手邊正在進行的工作,就會很快地透過手機上 todo list 的 widget (我用 wunderlist) 記錄下來,然後等之後有空時再來看要怎麼處理。

記帳

我在《紀錄所有花費》這篇 blog 文中提到,我會在當下花費產生的時候,掏出手機,馬上紀錄,基本上這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

銀行 / 信用卡獎勵追蹤

當參與很多銀行 (《2019 年我參與的銀行開戶獎勵》) 或是信用卡獎勵之後,很快會意識到這需要一個有效的管理方法,例如以銀行開戶獎勵來說,就有幾個重要的日期

  • 開戶日
  • 什麼時候可以把錢轉走
  • 預計拿到 bonus 的日期 (到這天都沒拿到的話,就要找客服追)
  • 拿到 bonus 的日期 (像是有些會規定 24 個月拿過 bonus 的話不能參加)
  • 關戶日 (避免 early termination fee)
我有一個文件 (用現在矽谷最潮的 notion.so),紀錄所有活動的 timeline,一旦我做了什麼事,就會把他記下來,同時這些日期也都會在開戶完成時,計算好填到 google calendar,之後等到該天時,我就會清楚知道要做什麼事。

旅行計畫 (機票、旅館)

身為一個有事沒事就一直跑出去玩的人,同時規劃四五個未來旅行計畫,也是合情合理的,我會為每個出遊建立一個對應的 gmail tag,當收到 flight / hotel confirmation 時馬上歸到該 tag,這麼做的話,到了要出發的時候,只要去找那個 tag 就有所有的相關文件和資料。

結語

回到最初為什麼我說這是種 meta skill 或是高效的習慣,對我來說,他就像是種人生整理術,套過建立一套既定的程序或是處理方法,之後就能憑藉他可靠地處理生活中的大小事,而且他有種「sharpen the saw」的意味,透過投資一些時間做前期的準備,就可以簡化之後的操作,進而達到整體的最佳化。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