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之前,我要先感謝讀者 Kevin 的熱情贊助,讓本 blog 可以再戰 10 篇!
為了避免 10 篇後腰斬,再麻煩大家多多支持,按個讚、轉個文。或是開個戶、辦個信用卡,發現有 Amazon link 就買一下,覺得廣告有趣,也可以本著好奇心按進去看看。
好了,讓我們開始吧!
百萬富翁
當然這裡的幣值是美金 (你不會天真的以為台幣百萬就是富翁了吧,就算 4559 萬也才只是庶民而已),「百萬」這等級在美國就像一個檻一樣,去 Amazon 上搜尋「millionaire」,你會找到非常多的書,像是:
- 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 (下個富翁就是你)
- Millionaire Teacher (我用死薪水理財輕鬆賺千萬)
- The Automatic Millionaire
- Quit Like a Millionaire
(提醒一下,這裡有 4 個 Amazon link 你知道的!… 喔,我是說記得去圖書館借就好)
這四本我都看過,推薦 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 這本,可以讓你認識什麼是真正的有錢人,什麼是看起來的有錢人。學會之後,就算自己沒有變有錢,也是可以把其他人歸類成「看起來的有錢人」,透過這樣的精神勝利法,讓人生變得更開心。
2 也不錯,但距離我看的時候已經太久了,沒什麼印象。而 3 有點冗,感覺花很長的篇幅講一個簡單的概念,跟 blog 的風格非常不合 (每篇有一半是屁話,另一半是高度的資訊密集)。
而 4 這本就是本篇的靈感來源。
PS: 想要更多書單的,可以看這篇《門外漢的 Personal Finance 學習之旅》。
頭等艙的乘客都在做什麼
我是在去夏威夷的來回飛機上看這本書的,為什麼呢?這就要從 Southwest 說起,這家廉價航空公司的座位都沒有配備娛樂系統,乘客必須用自己的裝置 (電腦、ipad、手機) 下載他們的 app 才能看提供的電影,但最機車的是,他沒有提供電源插座,所以為了避免我的手機沒電,我只好選擇看那個電池可以撐很久的 kindle。
記得曾經看過一些農場文 (google: 頭等艙乘客),在寫那些有錢的頭等艙乘客跟經濟艙一般人的差別,還有有哪些是我們平凡人應該學習的。其中一點是,經濟艙的不是在睡覺就是看電影,而頭等艙的人呢,多數都在看書。
根據我幾次搭商務艙的經驗,這根本是唬爛的,大家也都是在看電影、睡覺阿,差別就是從坐著睡變成爽爽躺著睡而已。反倒是我真的有看書,不過不是我刻意不看電影,而是很多時候那個影片沒有中文字幕阿,想到耍廢時還要練英聽,我就放棄了。
總之,像我這種飛經濟艙也看書的,才是真正的讀書人!
Quit Like a Millionaire
這是一本 FI community 的書,作者 Kristy 小時候從中國移民加拿大,之後在美國工作,前陣子在 30 歲的時候決定退休。
話說這本書屁話也是很多,害我看了很久,不過今天不是來寫書摘的,我個人其實不是很喜歡看讀書筆記那類的東西,畢竟每個人有共鳴的點不同,從同樣一本書中學到的也不同,所以當看別人的讀書筆記時,你其實是在看一個過濾後的東西,有時候真正最能有幫助的地方,剛好是那人不感興趣而略過的,所以可以的話,最好還是直接去看書,接受第一手的訊息 (書在這)。
書中最後一章提到,追求財物自由,是依靠三個面向的技能
- Income
- Investment
- Expenses
只要在其中任何一項有較強的能力,你就可以成為百萬富翁。
Income 能力很強的,稱之為 Hustler (精明的商人),範例人物是 Steve Jobs,還有 Rich Dad Poor Dad 的作者,他們的想法是,錢是無限的,所以勇於找尋各種賺錢的機會;Investment 能力很強的叫做 Investor,經典人物是 Warren Buffett,他們擅長的是用錢賺錢;最後,精通 Expenses 的則是 Optimizer,透過各種最佳化,體現每一分錢的最大價值。
突然間,我意識到,其實我一直都知道我是一個 Optimizer,所有我在做的事,都只是各種不同面向的最佳化 (連研究所的論文也是 XD)。
比對一下之前寫的這篇《平凡人通往財富自由的技能樹點法》,我的 2、3、4 項其實都是最佳化:
- Index Investing 是「Risk」對「Return」的最佳化
- Travel Hacking 是「成本」對「旅遊爽度」的最佳化
- Frugal Living 是「花費」對「生活快樂」的最佳化
稍微解釋一下 Index Investing,你無法透過這個賺大錢,所以跟真正的 Investor 還有一段差距,但如果你有看這篇《區分運氣、環境、與個人的努力》,會知道沒幾個人是真正的 Investor。
Index Investing 其實是一個可以用及低風險勝過 80% 投資人的方法。而整個 Asset Allocation 的概念其實是建立在 Modern Portfolio Theory (MPT) 跟 Efficient Frontier 的基礎上,透過組合不同 risk/return 特性的投資商品,達到最小 Risk 最大 Return 的目的。
![]() |
RISK & RETURN chart from Personal Capital |
PS: 想知道自己的投資組合位在 Efficient Frontier 的哪裡嗎?參考《使用 Personal Capital 管理投資與退休規劃》
回到三種不同的路線,至於選擇哪一個,其實就是看那是不是一個可以發揮你優勢的路線。以我來說,我可以從最佳化的這個過程中得到樂趣,而財物自由的結果 (如果以後有的話),只是剛好順便的副產品。
Quit Like a Millionaire 根本廢話連篇
真的,但我還是有看到一些原本不知道的東西,像是有段在講 Medicaid 的,就開拓了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