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墊選購指南

前陣子因緣際會下,發現我家的床有個位置已經被睡凹了,如果一直維持不動躺在那裡的話,隔天腰會非常酸。經過一番研究,我買了一張新床墊,幾天前剛到貨,雖然到目前為止還不知道好不好睡,但我覺得我好像有點通透如何選床墊了,這篇文章就來跟大家喇賽一下我的心法。

沒有最好的床墊,只有最適合你的

床墊跟一般消費性電子產品非常不同,不是那種大爺有錢,一次買到頂就是最好,他跟你的睡姿有關,也跟體重有關。一般人睡姿大略可分三種:側睡、仰睡、趴睡,體重也可以約略分成三檔,組合起來就是九種,一張床再怎樣厲害都不能同時適合這九種人。再考慮到睡兩個人的情形,複雜度根本就是指數上升!(於是商家發明了 split king,讓人各睡各的)

床墊的分類

簡單說就是兩種,有彈簧,沒彈簧。

source: https://www.consumerreports.org/cro/mattresses/buying-guide/index.htm

床墊可以約略分成兩層,上面的 comfort layer 跟下面的 support layer,而我說的兩種分類就是看 support layer 是用彈簧還是用泡棉。然後 comfort layer 基本上就是各式各樣的 foam、memory foam、latex 等。

用彈簧的稱為 innerspring,或是聽起來有點裝逼的 hybrid,讓人以為他是集 innerspring 跟 memory foam 兩者的優點於一身,但其實就是彈簧床阿,床的最上面一定是一層 foam,不然是要彈簧直接戳到人嗎?

床墊的品質

Innerspring

主要就是看彈簧的強度,變因有彈簧的排列方式、數量、材質、線徑、直徑、繞幾圈。然後獨立筒(pocket coil)感覺應該比較潮,可以各自伸縮,符合人體工學。

Foam

在 memory foam 界,各家廠牌那些亂七八糟的 technology 修飾詞都是 BS, 最重要的是看 foam 的密度,並不是說越高越好,而是密度大致上決定其他的特性。像是密度越高,通常越貴,越能貼合人體曲線,但相對來說就會睡起來熱,陷在床裡不好移動。

source: https://www.sleeplikethedead.com/memory-foam-density.html

評價網站

多數的評價網站,各種 review 都是 biased,除了業配,可能連整個網站都是床墊公司 own 的(評分不好看,我就直接把你買下來!),公認比較 unbiased 的來源有兩個:consumer reportsSleep Like The Dead

另外前面說過,床墊的舒適度跟軟硬是很主觀且因人而異的,同一張床有的人說軟,有的人嫌硬,那些心得是很難有參考價值的,除非那人的體重跟睡姿與你相同,這樣也許可以稍微類比一下。

說到軟硬(Firmness),各家廠商自己認定的標準都不同,彼此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而這部分,是我覺得評價網站唯一有價值的地方,他們會用比較科學的方法測試,重新評定各床的軟硬。

試躺幫助有限

去店裡試躺,了不起睡個 15 分鐘,但是睡 15 分鐘跟睡 8 小時是不一樣的。像是穿鞋子,踩個幾下可能覺得不錯,但可能走 2 小時就會開始痛。很多感覺沒有真的睡是無法體會的。

新鞋要穿一陣子才會合腳,新床也是,這個 break-in period 很可能要花個 30 天,所以有可能一開始覺得很好睡,但過陣子感覺就變了,也可能一開始覺得很爛,但幾個禮拜後覺得非常合。

推薦選購策略

店裡買,網路買都沒差,找那種有 100 天試睡的,然後要可以簡單退貨整個把錢拿回來。接著就睡個 30 天,看最後感覺如何,覺得痛就是床太硬,覺得酸就是床太軟。

然後搭配評價網站的 review database 做 Bisect (binary search),最後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 firmness level。

下一步就是多方嘗試那種軟硬度的床,總之睡不好就退回去,結果脫不了

  1. 成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床
  2. 找不到,但因為一直當退貨的奧客,相當於免錢租了 N 年的床墊

嗯… 我想我應該是不會這樣暴力 trial and error 啦,但總之,這也是一種方法,一種踏破鐵鞋追尋 soul mate 的方法。

在〈床墊選購指南〉中有 4 則留言

  1. 能否請問矽谷大最後是買了那個牌子以及是選擇彈簧還是泡綿阿??

    上個月滿懷期待的hybrid新床墊送到,結果睡的腰酸背痛,打去客服要退,客服說建議再試試看他們家不同的硬度的床($49 exchange fee),正在考慮要不要換一個型號,還是直接退回去試試別的品牌

    回覆
    • 我買 foam 的,從 costco online,大致上就是看哪些在特價,然後從中挑一個。

      退回去有比 $49 便宜嗎?有的話,不就等於退回去再重買都比 exchange 划算。

      回覆

發佈留言